朱瑞霞,江南造船班组技术骨干、创新焊接技术的带头人。身为女性的她,常年奋战在船厂一线,为公司的降本增效、技术创新、人才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。2017年,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 朱瑞霞,山东菏泽人,1998年进入江南造船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,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班组技术骨干;从拿焊枪手发抖的生手,成长为焊接技术创新的带头人。以她的名字命名的“朱瑞霞劳模创新工作室”也于2016年6月在江南造船成立。她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砥砺践行“两学一做”;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,攻克了焊接工作上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其创新的特殊材质焊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,创新的自制工装得到外国专家认可,为实现“中国智造”增光添彩。 朱瑞霞的专业技能提升之快,技术创新成果之多,皆源于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。她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,每天起早摸黑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操练技能,仅1年就能独当一面,3年成为班组先锋,7年成为班组技术骨干,被江南造船授予“优秀外来务工青年”称号。 朱瑞霞在江南造船这样一个被誉为“男人天下”的船企滚打摸爬近20年,创造了多项奇迹,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,被誉为江南造船最美“焊花”。2012年6月,朱瑞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南造船“先进工作者”“标兵个人”“感动江南十佳人物”,并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市“三八红旗手”,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“劳动模范”,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20年磨一剑,朱瑞霞用她的行动证明,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可以书写出精彩的篇章。 在拼搏中谱华章 近年来,江南造船进军液化气船领域,并与法国GTT公司合作,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的基础上,建造了全球首个组合型Mark Ⅲ(Flex)型液化天然气(LNG)围护系统模拟舱。该型舱室要求能在零下163摄氏度的条件下存储运输天然气,对焊接技术的要求非常严苛。船东要求先焊接高难度的围护系统,以测试江南造船是否具备建造资格。该舱室采用薄膜型不锈钢波纹板不加焊丝焊接,而用这种板材焊接船舱在江南造船尚属首次,没有成熟的焊接工艺和经验,焊得不好会出现起弧处未焊透、焊穿、正反面氧化、变形等问题。 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朱瑞霞的班组。她没有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带领班组精英开展技术攻关,反复研究、试验、总结,每天加班至晚上12点。为了赶进度,她连晚饭都没时间吃,经常是泡一碗方便面充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,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方案,创新研制了特有的工装,制定出了五大项技术措施、八个技术参数、十条施工要求,成功地解决了LNG船薄膜型围护舱不锈钢波纹板的焊接难题。焊接的质量得到船东和外国专家的一致认可,江南造船也顺利取得了该系列船的建造资格。 江南造船在建造某高新产品首制船时,需焊接570根镍铜管。由于镍铜线膨胀系数大,焊接时容易变形,给生产带来了困难。作为技术骨干、共产党员的朱瑞霞,再一次挺身而出,依靠丰富的经验,精心研究,自制工装,大胆尝试,终于摸索出有效的四道工序。班组采用她的四道工序和特制工装,成功解决了镍铜管焊接变形难题,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生产任务,也为后续船的建造打下了基础。她创新研制的工装和制定的相关技术参数,得到了专家的认可,其焊接的质量和进度得到江南造船领导和船东的高度评价,为公司节约成本120万元。朱瑞霞所在的班组团队也由此获得了上海市“优秀质量管理小组”称号。 在江南造船生产过程中,只要出现焊接方面的技术难题,朱瑞霞总“冲在前面”。有一次,在焊接某高新产品钛合金烟囱分段时,出现了收弧缩孔、咬边等情况。朱瑞霞通过将焊接镍铜管和不锈钢波纹板的经验加以融合、总结,再做一些调整,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钛合金焊接的方案,成功解决了问题。为了给下道工序提供充足的时间,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,朱瑞霞整天焊枪不离手,而且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多,遇到空间狭小,就仰躺在地上焊;遇到看不见的地方,就利用镜子反照进行焊接。时值7月酷暑,汗水湿透了她厚厚的工作服,脖子上围着擦汗的毛巾都能拧出水来。经过夜以继日地奋战,原计划1个月的任务,她仅用24天就完成了,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,为江南造船降本增效作出了贡献。 朱瑞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树立起共产党员这面先进旗帜。在液化气船系列船葡萄架单元制作工程攻坚时期,由于时间紧、任务重、难度高,部门计划从所属各作业区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突击队。该项工作是在外场进行,且需要爬脚手架,属于高空作业,更艰苦的是在高温时期实行“七进八出”制,即早七点进晚八点出,“两班倒”24小时不停作业。朱瑞霞得知消息后,主动请缨参加该项突击任务。在炎炎烈日下面对火光的“烤验”,她始终坚持在岗位上,厚厚的电焊服被汗水浸透,没叫一声苦和累。突击队成员们被朱瑞霞这种不惧难苦的精神所感染,齐心协力、奋力拼搏,最终提前7天完成任务。 “手把手”传承工匠精神 实践出真知,手传才能出硬活。朱瑞霞过硬的焊工技术,骄人的工作业绩,敢为人先、勇于创新、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江南造船广为流传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聘她为兼职焊工技术带教老师,她整理了一整套初级、中级、高级焊工指导技术培训方法,手把手地精心传教。遇到有灵性的学员,朱瑞霞悉心教导,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由此走上了领奖台。在2016年北京举办的“嘉克杯”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,她的徒弟安仁江、宋移山分别获得钨极氩弧焊第一名和第二名;2017年4月,在“中国技能大赛”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,她的徒弟蔡春茂、徐志猛作为江南造船竞赛团队成员,获得团体第六名、个人总成绩2银2铜及单项项目1金5银1铜的优异成绩。 以朱瑞霞名字命名的“朱瑞霞劳模创新工作室”汇集了焊工、铜工、钳工等多名高技能成员,在朱瑞霞的带领下,建立了焊接技能实训工场、铜工技能实训工场、钳工技能实训工场,对新进员工、技能等级晋升的员工开展技能实训。朱瑞霞以工作室为平台,每月组织员工进行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比赛活动,营造爱学习、爱钻研、爱奉献的良好氛围,把工匠技术、工匠品质、工匠文化传承下去,为江南造船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、高技能的焊接人才。 朱瑞霞清楚地认识到,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不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,而是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极致追求,工匠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技能,更要具备精益求精、严谨细致、攻坚克难、无私奉献的品质,她也在努力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国工匠。(陈介虎)